不打了,那就坐下来用地图理解能源威胁、地缘政治和碳中和吧

Feb 16, 2022

奥运场上的竞争绝大多数都是喜气洋洋的收官,即便像冰球这样的比赛,罕有的在规则范围内允许场上的运动员们动手打架,当大家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甚至还能拥抱着互相庆祝。但战场上真是你死我活,无论冷兵器时代残酷流血杀戮,还是热战争时代瞬间灰飞烟灭,一直到今天,已近在呼吸之间的俄乌之战,肯定也没有人任何人希望这场仗真的爆发,甚至是普京本人,更何况参与方还是一个超级核大国,对方不可能不战战兢兢的应对。我们宁愿大家把怒气和力量都发泄在体育竞技场上。基于这一点假设——没有人真想打一场战争,普京也好,拜登也罢,所以大家尽管放心的美好许愿,双方最终会在虚张声势中达成一个让大家都能下得了台的协议。最终确实也如此,而且不用我们祷告了,卫星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美国的商业卫星公司昨天就已经看到俄乌边境的战车在调离了。

不用间谍卫星,目前商用卫星已经有足够高的分辨率获取地面上大规模的军事部署情况。媒体也可以不通过情报机构,仅从公开信息就能对军事行动有所解读。Maxar(Worldview卫星所属的DigitalGlobe母公司)的信息显示,今年2月份以后,俄罗斯在俄乌边境上的军事调动频频。

俄军在俄乌边境和白乌边境上都有军力部署
俄乌边境俄方一侧小镇Soloti。Maxar发布的2022年2月13日的卫星影像@NYT

作为大众,我们从公开的资料上一样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我看到的是:俄方不是从2022年初才在该地区部署军队的,而2021年3月份的影像已经显示出和目前差不多水平的军力部署了。在2020年4月份,这里确实还是空荡荡的。从这个信息上看,细心的读者,我猜测您也会有自己的解读。请把您的理解发给我们,我们一起愉快的思考地理情报的内涵。

在2022年2月13号卫星影像的东南(左边),从2020年末或2021年初就有大量的军车在集结,并不是在2021年末才突然部署在此的。上图为2021年3月份的卫星影像
2021年11月份影像。倒是三所“军营”的上方,去年年末还未有什么动静,到了今年1月份已经开始频繁的触动军车了
2020年4月份的影像。该地区基本是空荡荡的,说明双方在克里米亚之后,本轮紧张的局势不是发生在这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儿,或者普京从去年年初就已经在准备下一场棋

关心俄乌纷争的人,多半都会听过地缘政治(Geopolitics)这个词。这次双方趋近于战争边缘比当年俄罗斯强取克里米亚更能凸显地缘政治的含义,毕竟克里米亚在1954年还属于苏联大家庭中的俄罗斯联邦。当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戏剧性地将克里米亚“赠予”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面上是为了庆祝哥萨克人(生活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在17世纪算的上是代表现今乌克兰地区的统治阶层)在1654年宣誓效忠莫斯科300周年,实际上赫鲁晓夫也在寻求确保乌克兰共产党对他在斯大林去世一年后权力斗争中的支持。

而这一次,俄乌战争的阴云,按照俄方的叙事是北约东扩乌克兰,这都已经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了,况且这个即将投入“敌人”怀抱的小兄弟,很早很早就“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按照普京的话说:“乌克兰甚至不是一个国家。乌克兰是什么?它的部分领土也就是东欧,但大部分是我们送的礼物。”他又引用了俄罗斯内战中一位白俄指挥官的话说,“大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乌克兰(乌克兰就是小俄罗斯的意思)。。。任何人都不应该干涉我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直是俄罗斯自己的事情。”

而按照美国的叙事,普京正在利用地缘政治和能源势力来试图迫使西方同意一个新的全球权力分配体系,让俄罗斯恢复显赫地位。更为深度的目的,推进地缘政治来维护普京个人在俄罗斯的统治,使得西方接受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立场,有效地保障其国内统治的正当性。一句话,普京在外部找一些事儿,让全体俄罗斯人民痛恨西方的霸权,再带领俄罗斯打赢这场杖。美国反而不得不成为普京在国内外的安全提供者。

无论这里面的两家叙事孰是孰非(地缘政治可以用道德高低评判,但根本就没有是非标准),但参与的多方必须得有博弈的底牌。美国自然不必说了,能拿出来的家底多多,有钱有技术有伙伴,就是一个Swift就够说很多故事了;乌克兰的底气是天然气通道,过路费是小事儿,相关利益者你得保护我作为通道的安全。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用来欺负乌克兰自然是小菜一碟,但和北约斗一斗,那还要斟酌,真正的家底是供给欧洲的天然气。

除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俄罗斯向西的路线上已经紧邻北约国家了

对于整个欧盟来说,天然气约占能源消耗的25%。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天然气约占总天然气消费量的35%,提供了欧洲总能源的9%。继俄罗斯之后,第二大天然气来源是“欧盟本土”或“内部供应”,主要来自荷兰的格罗宁根气田和北海气田的英国部分。挪威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在经济上与其高度融合,提供了欧盟24%的天然气;还有约9%来自北非,主要是阿尔及利亚。没有能源几乎没有一切,从能源供给的比例上看,俄罗斯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或者地缘经济的杀伤力是武器级的,这也是全球化新阶段的一个典型特征——经济关系的“武器化”(语出欧洲对外关系理事会《艰难的贸易:经济胁迫的隐形成本》)。所以最后的一方,欧盟(以德法为代表吧)反而是太缺乏博弈的有力素材了。

欧盟该怎么办?那就让俄罗斯的天然气直接进入德国好了。减少不确定性,剔除第三方,这是一个俄德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均衡策略。这才有北溪(Nord Stream)管道1号线的紧锣密鼓,以及肩负着盈余(超过欧洲的需求)备份运输的北溪2号线不顾美国制裁的强行完工。

北溪(Nord Stream)1号和2号,是两条平行的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维堡起步,一直到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维基百科

北溪管线不是只对德国有利!确保进入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至关重要,因为欧洲市场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国家收入其实也依赖于乌克兰:2005年之前,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有80%是通过乌克兰的管道输送的。当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并通过所谓的“兄弟会(Brotherhood)”这样的天然气管道连接时,这是好上加好(修管道的时候还称兄道弟呢,真是戏谑)。但现在苏联已经不在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不再是兄弟,反而成了仇敌。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中)在2011年转动阀门,开启北溪1号,将俄罗斯天然气通过埋在波罗的海中的管道直接输送到德国。欧盟称其为“优先能源项目”。@《the New Map》

地缘经济对欧洲来说十分痛苦,不止俄罗斯,其实美国以及咱们中国都在使用经济手段“胁迫”欧洲(胁迫在这里算是中性词)。特朗普时代就开始制裁北溪2号线。说实在的,如果不经常触碰国家战略的大事儿,就是站在美国还是欧洲盟友的角度上看,对美国这样的举动都会觉得愤慨,人家建两条天然气管线,就算是富裕到暂时用不上,德国等一众国家愿意、俄国愿意,碍着你美国什么事儿了?德国外长和奥地利总理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欧洲的能源供应是欧洲的事,不是美国的事。”但美国的态度很明显:第一、这条线路降低了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对欧洲的出口;第二、有了北溪管线,乌克兰的线路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能被用来“威胁”俄罗斯了。曾经39名参议员呼吁政府(奥巴马任上)阻止北溪2号项目,因为这将使“欧洲更容易受到莫斯科的胁迫和恶意影响”。

2019年,一艘专业驳船在波罗的海下铺设备受争议的北溪2号的管道,该管道旨在将超过现有欧盟需求的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美国的制裁迫使德国暂停审批这条管道使用的许可(管线已完工,但目前尚未开阀启用),这使美德关系紧张@《the New Map》

俄罗斯太需要石油天然气经济了。气候问题?碳中和?绿色能源革命?这些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的大事儿,人家想都不要想。现在,需要的就是尽可能的靠能源来增长那“微薄的”GDP(2021年全俄预期GDP相当于10.8万亿人民币,低于江苏省)。欧洲掣肘,如果俄乌危机谈不拢,再被美国严厉制裁,除了出兵欺负曾经的小弟,还能有什么反制的手段?只能把通往欧洲天然气管线的气阀关闭。那时中国市场就太重要了。中国现在占俄罗斯总出口的11%,在能源方面,它只会更多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俄罗斯是重要和可靠的能源进口供应国,但中俄贸易只占中国总出口量的2%,实在是微不足道。不过俄罗斯是我们能源多元化战略的关键部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减少对中东和水路运输的依赖——我们永远也不放心这条线路,因为在更高一级的摩擦中,随时可能会被美国海军拦截。

庞大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这是普京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他在烟斗上签名——他称这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历史事件”@《the New Map》

我们中国当下的能源供给其实是脆弱的,不敢说国民经济的很多命脉还要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至少就天然气一项,我们还不能像欧洲一样的烧包,火力发电靠的是天然气而不是煤。我们国家定下的碳中和路线图,用最简化最直接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全力以赴发展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火力发电。但根据2020年的统计,风电、光电和生物质发电的装机总量,占全部类型的电厂装机量的 26%。但这三类电厂的发电量,只占全部类型电厂发电量的 11%,两者的比例是 2.4 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需要 100MW 的发电量,假设全部由风电、光电提供的话,最少需要设计出 240MW 的装机量, 否则将严重缺电。就是说装机的多,但输入到电网的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风电、光电发电的功率波动非常大。卓克老师做了一个比喻:风电光电就像这样的一个短跑选手,晴空万里的情况下能发挥出博尔特的奔跑水准,但太阳一落山、风平浪静的时候,跑步水平就和霍金差不多了。所以如果把发电比作一个接力赛,当风光电是霍金的时候,队伍得有人撑着,迅速的顶替风光电,肩负起一个苏炳添这样的接力选手职责加入电网。这个角色目前来看最最合适的就是天然气发电:煤电速度太慢了,调节起来费劲,水电的资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短时间内化学储能(锂电池、钠电池)量太不够了,作为电网的调节器还差的太远。

说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就得提提南中国海。南海是中美磨蹭的一大“险滩”。按照地缘政治的表述,中方认为这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建设与否,安全配套措施的添减都完全是中国自己的事儿,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方认为南中国海是公开水域,不应该作为“民族主义利益”的工具被利用。但无论双方还是第三方,大家都知道,这条水路在没有实现新能源彻底胜利的那一天,对我方是关键的命脉,而对方则把它当做拿捏我们的七寸。就和今天横贯在欧盟与俄罗斯的乌克兰天然气管线一样。所以不论这条九段线看起来怎么这么“古怪”,但地缘政治是没有理可讲的,有的就是博弈的砝码轻重。

1936年,中国地理学家白美初绘制了一张地图,将南海描绘为中国水域。“爱国是学习地理的重中之重,”他说。他的地图被描述为“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中”,就是今天九段线的基础@《the New Map》
根据2021年发布的行政区划矢量数据,用极海上图制作的九段线地图
我国持续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基础建设,这里比拼的是决心和实力。地缘政治的叙事至少得有地吧。我们已经在南海填海造地接近2万亩,一定要有实力才能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此处放视频链接)

在上一篇公号文章不挖矿了,就用数据中心来聚宝吧一文中,我也提到数据之争、算力之争,也是能源之争。我们这一代乃至后面好几代的人类,在还没有实现能源自由之前,能源之争都将是国家之间的核心矛盾。“旧能源”丰富的国家(美俄中东)一定会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挥舞着旧能源的狼牙棒,而没有旧能源但有新技术的国家也一定会祭起自己的亮银枪。碳中和的大业既是为全球气候做出的应有贡献,也是为保障一代一代中国人能和平稳定发展生活的根本保障。

作为个人了不了解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生活质量提高或者降低,我们也用不着从俄乌地缘政治延展讨论到绿电、逆变器、盐湖提锂的股市机会,但作为地理大数据创业者,极海有责任为各种层次的研判提供地理情报和地图数据,不论做品牌监测还是遥感影像监测,我们都将一如既往:汇集数据,叠加视角,发掘内涵,辅助决策。

王昊

用地图思考人生

评论正在加载...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