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方向:工具,算法和解决方案。你选哪一个?

Aug 25, 2021

八月初的时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Felt——目前只有的六位员工、还是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地图软件企业,宣布募集了450万美元。这项融资由贝恩资本风险投资(Bain Capital Ventures)领投,参与方有设计师基金(Designer Fund)以及几个在硅谷颇有名气的科技公司大咖,比如Firefox的前CEO John Lily,Figma的CEO Dylan Field。

Felt的联合创始人Duruk在采访中说:“湾区的每个人在醒来时都会查看空气质量地图、天气地图和火灾地图(湾区人可能被加州不断的森林大火搞的有点焦虑——本文作者点评),每个人都在尝试用地图做点什么,但世界上只有少数公司有资源能真的做点什么……”。我将这句话翻译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做地图的愿望,想用地图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数据和好用的软件去做地图。

Felt还没有正式发布产品,显然也不会有确定的收入模型。网站上是充满了极客年轻感的申请报名早期试用的文案。从新闻稿中我还可以判断的是,Felt初始版本会提供一些开放的,贴近加州老百姓防火场景的数据,比如气候、气象、从遥感影像上处理的火险点,通过一个简单使用的SaaS,吸引动手愿望比较强的地图爱好者来协同标注火灾风险地图。这里面主要体现的价值主张是:

1、平台自带数据,数据背后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制图者不用具备;

2、制作地图靠画画的直觉即可,吸引你来一起画地图的出发点是好玩简单;

3、你做的地图可以分享,一起再加工,多人协作体现1+1>2的知识传递。

还在早期邀请制测试阶段的Felt的首页,你能猜出上面两幅地图是哪里吗?

我问读者几个问题。就凭借创始人这样的愿景描述,如果你是投资人,会给他们投资吗?如果你是一个空间信息领域的工作者,会看好Felt的发展吗?如果你是一个GIS的用户,会使用Felt的产品吗?如果你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你愿意加入这家公司吗?即便这些和你都无关,你只是得知这条消息的普通大众中的一员,你愿意看到这个世界有这样一款产品吗?

这些年,关注SaaS领域创业的投资人、创业者、媒体人、分析师早已总结过,美国的SaaS创业与中国颇为不同。文章多多,我不拾人牙慧。我倒是提议Felt的融资案例可以作为考究初级分析师思维的一道面试题。对我本人来说,一个用地理位置数据使得决策智能化的创业者,以我的感受,Felt已经算是实现了第一步的成功:拿到融资,即将发布产品。这个阶段性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美国投资人和用户对于这类工具SaaS骨子里的一点点“偏见”,Ta们愿意投资和使用:

1、能将过去复杂的东西做简单了的产品;

2、能将过去丑陋的东西做美丽了的产品;

3、能将过去俗气的东西做崇高了的产品。

哪怕这个产品市场很小,功能很弱,离宣扬的理想还很远。谁知道呢?火箭发射的市场也没大到哪儿去,几十台猛禽发动机组在一起连100个人都带不到火星,即便到了火星这100个人还不知道吃喝用度能坚持几天。没关系,马斯克的SpaceX是他的超级理想主义,这不还有小一点的理想主义特斯拉吗?

Felt对你我来说是欧美(主要是美国)市场上无数不知名的小理想主义中的沧海一粟。Ta们背后的创业者很可能就是觉得好玩,其中有些运气好的,拿到了投资,多玩一程,赢了就部分实现Ta们的理想,败了就琢磨下一程的玩法。这里再举一个和Felt很可能在协作功能上可以用来类比的产品Excalidraw——市场上真不缺这种画结构图、示意图的模拟白板马克笔工具,但Excalidraw的开发者就觉得你们都不开源,画出来的东西风格自带“丑气”,又不能大家合作无缝的画,那我就给你一个小伙伴们一起手绘风格的开源作品。

用Excalidraw绘制Felt的创新“反论结构”。Excalidraw最大的特色就是图形看起来像是手绘的

(“反论的结构”是近藤哲鹏在《商业模式2.0图鉴》中提出来的理论。作者为了在商业中发掘“怎样才有创造性”而设想思维框架的模板。该框架包含了:1、从出发点引导出普遍定律;2、推理与定律相违背的反论;3、再将出发点与反论组合起来。)

Felt要是成功了,是使用新工具的“新人类”的胜利,我在这个语境里暗含了新人类和旧人类的比拼;在Felt宣布融资消息的同一天,仲量联行宣布收购地产科技创业公司Skyline AI,在这又一个阶段性成功的创业故事里,明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胜利。新闻稿中“Skyline AI的平台使用专有的AI/ML模型来处理来自300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多户住宅(一座建筑里有多个独立的住宅单元,美国常指公寓)行业最大和最准确的数据集——并跟踪10,000个属性,如所有者信息、物业特征、人口统计情况。随着长时间的积累,Skyline AI的平台能识别差异,并确定哪些信息是最准确的,以帮助投资者最大化Ta们的投资和租赁机会的收益”的这段文字,从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Skyline AI的宣传片,这一帧是我挑选出来可以作为一句话的故事。不过我更喜欢Skyline AI网站上的名人证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器的人比没有机器的人要好——亨利·福特”

Skyline AI代表了算法的胜利。仲量联行的专家从工作那天起都是在忙碌着给用户推荐物业,预测投资收益,对这个行当的理解,你猜专家们会服气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算法吗?但是Skyline的AI能考虑上百个不同的数据源,叠加成上万个判断维度的组合,瞬间挑出来某一个维度的数据切片。即便算法的预测准确度和方法论还没有那么让专家信服,就是维护数据、处理数据、抽取数据这一点,专家一定会服气。另外一点也是算法的优势,仲量联行的专家极大可能会因为Ta本人住过、租过某一座公寓而喜欢、厌恶它,以至于非理性的抬高或压低这座公寓的估值。算法不会。

上面这段是我对算法胜利比较浅表的理解。更深度的探究:算法自己不会胜利,至少目前还不会。算法需要粮食,算法需要人类老师教它进步,更为重要的,算法还需要用户界面、需要业务模式才能成功。再来看看离我们近一点的:马上要登录港交所的第四范式——超越视觉类人工智能“AI四小龙”、率先上市的决策类智能公司。从招股说明书上,我得出的结论:算法,工具,数据已经内化成了第四范式的解决方案。第四范式的客户不会单独购买其人工智能算法,甚至主要的收入也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翻译成土话就是为用户定制的项目。不过定制项目,这就是用户的需求,算法也得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卖上价。

第四范式招股说明书中描述的其主要解决方案。你这张图上,你看得出第四范式是靠什么挣钱的吗?

到你思考创业方向的时候了:

a、开发一个国内很难很难融资的小众的、美丽的工具;

b、需要自己爬取、清洗大票数据训练出来的能卖给大公司的算法;

c、用户需要什么就攒什么但却要包装出好故事的解决方案。

abc,你选哪个?当然你也可以都选,或者和马斯克一样,每一次出发的起点都不是做这个,做着做着不得不就做成了那个,因而也喜欢上了那个。不管怎样,出发就好。

国家推出来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大方向,对在巨头中夹缝生存的创业者来说,是值得喜大普奔的超级利好。无论你选择工具、算法还是解决方案,都有机会创造自己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不过这里面每一项都是结果,作为创业者,我们是怎么体现专业的,怎么实现精细的,怎么显现特色的,怎么呈现新颖的?换句话说,我们该怎样做到专精特新呢?也许这一代创业者孜孜不倦却求不得,下一代创业者是因为好玩,好看,好有趣,好理性主义,反而自然而然的就专精特新了。

王昊

用地图思考人生

评论正在加载...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