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Feb 25, 2019

书接上回,上一篇文章从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简要分析了历史人物的分布情况。本篇从数据来发掘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化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是人才济济。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只能被埋没。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方法,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在此之前,汉代包括之前的历代政府也采用过察举、孝廉、征辟等许多方法,虽然最初目的都是任人唯才,但演变到最后也背离了初衷。从汉代开始,有一些官僚家族通过不断积累,世代为官,逐渐建立了族望,形成官僚世家。而在乡里,拥有大田庄、大宗族和大量依附民的家族,其子弟往往在本地做官,形成豪强世家。在文化方面,东汉以来,经学主要通过家族来传承,不断涌现经学世家,东汉末年又出现了文化世家。而这三者又不断的转化融合,三位一体发展而成为中古的士族门阀,把经济、政治、文化融为一体。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更加速士族阶级发展,甚至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遂形成严格的姓氏等级制度,许多世家大族因而产生。

隋唐开始科举取士,但时间尚短,门阀士族势力较大,甚至唐文宗发出“民间脩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的感叹。唐末五代的战乱,亦可说是一场“阶级战争”,彻底摧毁中国自东汉晚期以来长达约七百年、以门阀为主的政治、社会型态。
从晚唐到北宋,名族贵胄为官者,由七成多降至一成多;寒族为官,则由约一成增至近六成。北宋士族尽是新兴,唐代大族几尽消亡。

唐宋对比

本文基于CBDB的数据,统计了唐宋两朝姓氏相关的数据,也能寻觅到上述进程的端倪。经过统计,CBDB中唐代不同姓氏人数共23109,排行前十分别是李、鄭、王、張、崔、韋、盧、裴、楊、劉,共计为13435,占到总人数的58%;而宋代不同姓氏人数共16425,排名前十分别是趙、陳、王、李、林、劉、黃、張、吳、方,共计6480,占比为39%。相较唐代,宋代人物集中于几个大族的情况已多有改善。

图1 唐宋两代姓氏人数前十分布

图2 唐代鄭氏分布
![](/content/images/2019/02/-----2019-02-24---4-19-11.png)
图3 宋代陳氏分布

从鄭陳两姓的分布也可以看出,尽管鄭姓人数远多于陳姓,但分布范围集中,是典型的聚居一处的世家大族。而陳姓分布范围广泛,已经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门阀宗族了。

门阀政治的衰亡,科举制度的崛起,使真正的人才能够被发现,而不会被诸如门第姓氏等荒谬的限制所埋没,只有不拘一格才能广纳贤才。

评论正在加载...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