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真能写代码当生产力?一场“中国地图烟花秀”揭露了AI的真实水平!
一、AI浪潮下,普通人能抓住啥?
我常常琢磨,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在这波人工智能的滔天巨浪里,到底能“捞”到什么?我也想扯一扯那些高大上的“哲学奥义”、“蛋白质三维结构”,无奈那些玩意儿离咱太远,也太玄乎。说白了,对我们而言,这AI,无非就那么几个用法,一层比一层“顶”:
- 解惑释疑:遇到个事儿,问它。它能从海量信息里给你捋出个头绪,比你大海捞针自己搜强点。
- 文笔润色,内容创作:写点报告,P个图,捣鼓点音乐视频啥的。这算是把AI当高级工具使。
- 创意激发,脑洞大开:有时候卡壳了,跟AI聊聊,它能给你点新点子,拓宽一下思路,这叫“人机共创”。
- 编程写代码:这玩意儿,才是真正能把普通人“抬起来”的杠杆!你想想看,一段程序,它能变成工具,能做出产品,甚至能成为你创业的根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我一直有个观点:要验一个大模型的“智商”成色,别去考它那些“奥数题”,那些花里胡哨的学术玩意儿,它高考题能答多少分和咱没关系。你就看它能不能给咱把程序这活儿干漂亮了!这才是真金白银的生产力。
二、一场“烟花秀”,八大模型现原形!
最近我就喜欢拿些小任务去“盘”这些大模型。上周为了做极海品牌监测视频号的文案,折腾了一个用HTML做的烟花动画,最后那烟花,炸开后在屏幕上闪烁着,组成的是个中国地图的轮廓。那效果,说实话,看着还挺带劲!
这周,我又想起这段动画程序。我想看看,面对同一个“朴素”的Prompt,这些市面上的主流大模型,到底有几斤几两。为了避免它们给我“幻觉”乱编,我还特意把中国地图的轮廓点,用GeoJSON格式给它们喂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Prompt就是最最简单的样子,只有任务描述:
请用现代HTML技术,生成一个单一html页面。页面显示的内容是放烟花。烟花爆炸后,部分烟花留在屏幕上,这些残留的烟花闪烁,组成中国的地图轮廓形状。闪烁点请参考如下GeoJSON格式的经纬度坐标点。要求空格键开始播放。页面没有其它元素。
{ "type": "FeatureCollection", "name": "中国坐标点", "crs": { "type": "name", "properties": { "name": "urn:ogc:def:crs:OGC:1.3:CRS84" } }, "features": [ { "type": "Feature", "properties": { "ID": 94559 }, "geometry": { "type": "Point", "coordinates": [ 75.22308, 37.77375 ] } },
.....
(这里省略了470多个中国地图坐标点,要是让AI自己生成,真够呛,但还是要看AI能不能给我老老实实照着画!)
结果呢?嘿,算是“喜忧参半”吧!
1. 豆包1.6:有点“惜墨如金”
第一个上场的,是字节的豆包1.6。它倒是把烟花放出来了,轮廓点也闪了。可问题是,它给我“隐去”得太多了!那中国地图的轮廓,稀稀拉拉的,压根看不清。这就像你画画,笔墨省着使,结果画了个半拉子,这叫什么事儿?它仿佛在说:“我知道你是要个地图,但我偏不给你画完整,自己去脑补吧!”但是看程序,所有的点都在,只是她安排这些点闪烁的节律有点太缓慢。
2. Grok3:性子太急,没了惊喜
接着是马斯克家的Grok3。这哥们儿,上来就把底牌全亮了!烟花一炸,中国轮廓点“Duang”地一下就出来了,没有一丝丝防备,也没有预期中的“烟花渐隐成图”的惊喜感。这就像你看电影,导演把结局直接在开场就告诉你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3. OpenAI的O3:憋不住的“聪明劲儿”
第三位是OpenAI的o3。它比Grok3稍微能“憋”一点,没那么快亮底牌。但也没憋多久,中国轮廓点也马上就蹦出来了。虽然效果还行,但跟我的要求——“烟花爆炸后,部分烟花留下,组成形状”——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它可能觉得:“哎呀,这么点小要求,我分分钟给你搞定,还玩什么悬念?”
4. Gemini Pro 2.5:聪明反被聪明误
轮到谷歌的Gemini Pro 2.5了。这家伙,节奏把握得倒是不错。可万万没想到,它给我来了个“骚操作”——最后那些轮廓点的位置,竟然跟我给的有!很!大!出!入!它显然是拿着我给的数据,自己“深度学习”了一番,然后“自作聪明”地给我做了一番“优化计算”。结果呢?中国地图的形状是对了,可它给我跑到了一个“玄幻”的位置,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你想想,这要是真拿去用,那不成了“问题地图”了?AI的“智商”要是体现在这种“不老实”上,那可真是要命!
5. DeepSeek v1 0528: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五个上场的是DeepSeek v1 0528。我对它本来是寄予厚望的,毕竟平日里,这家伙的编程能力是出了名的强。国产模型的能力担当啊!结果呢?它就给我“噗嗤”一下放了第一束烟花,然后……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就像一个精心准备的舞台剧,开场就熄火了。这完成度,太意外了,简直是跌破眼镜!
6. Claude Sonnet 4:又爱又恨的“完美主义者”
紧接着是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 4。这家伙,简直是“惊艳”!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几乎是完美地实现了我的要求。烟花效果艳丽,轮廓点闪烁得恰到好处,节奏也把握得非常棒。
但说到Claude,那可真是让咱们这些使用者又爱又恨!它的代码生成能力,它的审美水平,简直是“高高在上”,让人拍案叫绝。你想要的代码,它给你的不仅仅能跑,往往还写得漂亮,结构清晰。可问题是,它那“说封就封,不留情面”的脾气,也让无数人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你这边正用得欢,说不定哪天,你的账号就“驾鹤西去”了。这种能力与“任性”并存的矛盾体,简直是AI界的“霸道总裁”!
7. Minimax的Agent:国产黑马,异军突起
第六个出场(原文说是第五个,我这里顺延一下,毕竟前面漏了一位),是最近大火的Minimax的Agent,据说基于他们自研的M1大模型。这家伙,给了我最大的惊喜!完成度非常棒,基本上都在我的Prompt要求范围内。虽然烟花效果不如Claude那么艳丽,但贵在精准和听话,这对于写代码而言,有时候比花哨更重要!看来国产AI,正在悄悄发力,不容小觑!
8. 本地部署双雄:Qwen与Mistral,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出场的,是两位“本地部署”选手:阿里的Qwen 32B Max和Mistral的Devstral 24B。
结果呢?还是让我大失所望。这俩哥们儿,一个直接给我“挑毛病”,BB赖赖地指出我的数据有问题,另一个响应了个莫名其妙的JSON文件,就几条数据,感觉也是在“数落”我的Prompt有问题。
我再次“强迫”Qwen按照我的prompt生成HTML,它给做了一个GIS上图。确实理解有问题。Devstral给的代码更是无法运行的。这不奇怪,说白了,用本地大模型搞编程,在咱们普通人的笔记本工作站上,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性能根本达不到理想水平。你想要既保护自己的私有数据,又想通过代码放大自己的资产价值,这在短期内,确实是个“艰难的任务”。硬件跟不上,再好的模型也只能“英雄气短”。


三、AI编程,效率才是硬道理
这次所有的测试,我都是“一次机会,不修正”。也就是说,不给它们二次修改的机会,直接看“初见杀”的效果。其实,那些参数足够多、表现不错的模型,通过多轮对话,反复修正,最终也能把程序搞定。但我就是想测测,同一套Prompt下去,谁的效率更高,谁更能“一次入魂”!
我相信,除了那些本地部署的,因为参数实在太小,性能跟不上,其他的大模型,只要你指出问题,它们都能改正。毕竟它们只是AI,不是人,你得教会它。但在我日常的编程使用中,我觉得DeepSeek的编程能力绝对是排得上号的,这次可能真就只是个小意外吧。
这事儿再次验证了什么?
第一,AI编程能力,是检验大模型“智商”的最高标准之一。 那些能把复杂指令,尤其是带着精准数据和特定行为逻辑的指令,翻译成可用代码的AI,才是真本事!而不是那些只会给你“胡编乱造”或者“自作聪明”的家伙。
第二,我们普通人想靠AI编程翻身,还得擦亮眼睛,选对“工具”! 现在市面上模型千千万,有的光鲜亮丽,一上手就“拉胯”;有的看着不起眼,却能给你实打实的惊喜。当然,还有些明明很强,却又“脾气”古怪,让你用得心惊胆战。
第三,本地部署AI,目前对普通人而言,依然是个“甜蜜的负担”。 想保护数据,想不依赖云服务,这是好事儿!可现实是,你的个人电脑,那点算力,根本喂不饱这些“吞金兽”!这就好比你给一辆法拉利加了拖拉机的油,它能跑起来就不错了,还指望它百公里加速?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你看,就这么一场简单的“烟花秀”,就能把这些所谓“智能”的大模型们,探个大概的底,谁是真才实学,谁是徒有其表,一目了然。
这玩意儿,说到底,技术再牛掰,也得落实到“为人所用”上。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能不能真真切切地解决问题,能不能成为我们手里的“生产力工具”,这才是王道!那些花哨的概念,那些纸面上的跑分,都抵不过一个能把“中国地图”给我规规矩矩画出来的烟花程序!
所以,各位,下次再有人跟你吹嘘哪家又出来什么更牛的模型多,你就问他一句:“它能给我写个靠谱的程序,解决我手头的问题吗?”
这事儿,你怎么看?那些让你头疼的AI模型,又给你留下过什么“深刻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吐槽”和“真知灼见”,咱们一起聊聊,这AI的“底裤”,到底还能扒出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