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新一代政府部门信息中心主任

当年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里,很多科技媒体(包括国内的)热火朝天的盛赞这位总统对科技的远见和热情——他居然设置了美国政府首席技术官(CTO)的职位,虽然我很好奇该职责是不是效仿科技企业的CTO:对技术大趋势高度的预判力,对组成大趋势的技术洞见清晰而明确,为公司做出最佳的技术选择,并能将技术融合到公司的大战略中,实施战略的开发规划;但我更好奇奥巴马政府是用什么KPI考核这位CTO的。不过这位CTO的成果也很惊艳——奥巴马雄心勃勃的数据开放政府的载体https://www.data.gov/向全世界敞开门户。这个网站极大的启发了全球数据工作者,我们都深刻的了解了其实政府拥有巨型大数据的资源宝藏,完全可以成为数字化经济最大的助推器。

无疑奥巴马一定是找到了一批优秀的技术(数据)工作者,也必然是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科技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但这个机构在一个几乎铁定是持有反科技价值观的领导(特朗普)带领下,已经休眠了4年。目前还没有看到拜登计划任命的下一任CTO是何许人物,大概率拜登仍然会延续奥巴马政府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更高概率的是,拜登会伙同欧洲、日本的西方伙伴,在技术上有攻击性的与中国脱钩,这个战略也就更需要寻找有深刻技术背景的人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不说那么远,这个世界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中美两国的科技角力,是分出胜负的修昔底德陷阱,还是能走向双赢的0皆大欢喜,这得看两国领导者的抉择和智慧。回到现实,我们自己已经明确了用数字经济推动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从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数字经济”一词已经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表明过去今年中国数字经济正进入成熟期。除了5G建设,各行各业数字科技的深化、发挥数据价值一定会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既然是重点,那在我们的各级政府中,是谁在肩负着实现这个重点的使命?

据极海创业与政府部门合作过程中我产生的认知,我国很多职能部门都有一个“总工”的角色,如果认为中国政府的总工对应到美国联邦政府乃至各州政府的CTO,那从专职人员布局上,我们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视还要早很多,只不过我们没有在国家层面上有一个明确的“总总工”。美国的CTO也好,中国的总工也罢,在我的眼中,对数字经济更为关键的角色,是一个技术工程的组织者。

在科技公司内部,当涉及明确要完成一项任务时,往往有一个更重要但不那么耀眼的角色。如果你不是技术极客,在你眼中技术副总裁(Eng-VP)可能没有首席技术官那么显赫。但找到合适的技术副总裁比在系统崩溃时来一个高调的CTO更迫切。技术副总裁的职责关键是确保组织和技术系统齐头并进的发挥作用。虽然首席技术官通常是行业中的公众人物,因为在公众眼中,CTO具有无与伦比的技术才能,但技术副总裁往往回避公众的关注,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授权Ta们的团队真正做出来伟大的事情上。技术副总裁有技术专长,但Ta们的超能力来自于能否管理技术团队(技术人非常难于管理),克服障碍,找到路径,还得确保团队的蓬勃发展。技术副总裁也明白,找到和培养合适的人才是成功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Ta们倾向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招聘、培训和指导。

政府部门中谁在做技术副总裁?没有人。不过就我的理解,信息中心主任最接近这一角色,尤其是对数字化、对数据敏感的新一代信息化主管,更能理解这个角色的含义。虽然说过去,我们常常把信息中心主任类比为企业的CIO,信息中心的大部分任务是提供本单位的技术支撑和维护:安装电脑,安装操作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安装OA。。。这些工作不能说没有挑战,但涉及到重新对业务进行设计、软件定义基础设施、乃至机器智能辅助全组织的决策,对于信息中心主任来说,如果能成功的组织这样的工程,无疑是新一代信息中心主任的动力所在。

政府真的需要有这样本领的信息中心主任!已经坐在这个位置的主任们,怎么能成为合格的技术副总裁呢?根据我的学习,我提四点建议:

1、紧盯方向;

很多信息中心主任都会比较谦虚的描述自己:我不懂技术。说实在的,在今天这种技术飞速狂奔的时代潮流中,绝大多数“技术人”都不敢自诩:我很懂技术。因为有太多的技术细节,即便搞清楚那些专业名词就已经头晕目眩了。我们参考下图,来自清华经管学院与领英在2019年联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后同),在粤港澳地区主要行业的高水平人才所具备的数字技能。我相信没有人能精通这其中所有的技能,但稍微熟练的掌握一两样,完全可以说我懂些技术,尤其是对商业分析和数据分析有所涉猎的话。

粤港澳湾区主要行业高水平人才具备最多的十项数字技能及其在该行业所有技能中的排名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对未来技术方向的把握。我借用王煜全老师在前哨特训营中的讲座,一个有方向感的信息中心主任时刻要想到本组织最关键的几项工作:尽可能多的采集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加工、组织和衍生,让专家经验对机器进行训练,使得机器能够给出智能决策的成果,成为管理者和专家的小助手。让这条链条顺滑,让其中任意哪一个部分变得强大,都是符合发展趋势的顺势而为。

数字化的未来是高度智能的自动化

2、精炼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有效促进信息流动,在任何组织中强调通过训练沟通能力带来的组织效能提升总是对的。甚至在组织中,解决沟通(不只是语言)的问题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沟通对于信息中心主任还有一个这项工作与生俱来的挑战:既要面对组织内外的技术牛人的技术语言沟通,又要给很多确实对技术没有任何背景的管理者、领导者解释清楚技术工作的范畴、原理和工作量。万维刚老师说软件工程师是顶级复杂的工程,远超过我们朴素认知中复杂的建筑工程。不是沟通高手,组织不好一个软件工程项目。从下图中我们看到,湾区数字人才具备的十项技能,居然在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的都是管理,我们有理由认为组成好的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沟通——的重要性。

粤港澳湾区主要行业数字人才具备最多的十项技能

3、培养人才;

没有统计显示,有多少“深谙”技术的人才加入了政府的信息部门,或者就是各级的信息中心吧。不过据我的感知,在大学中有很多技术背景或者说在学校中有很多技术训练的人才,会很有愿望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信息中心工作——既能有机会发挥Ta们的技术特长,也能不必太暴露在“体制”工作中自身的一些薄弱环节。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Ta们很有机会成为新一代的信息中心主任。不过对于每个主任,都有责任去培养人才——既是为了给这些技术人机会,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太快了,你需要若干能帮你在技术上拿主意的助手。任何政府如果想要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大规模数据智能化的组织,通过数据产生决策效益,都需要创造条件,让信息中心成为一个就像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工作场所,大家讨论技术,赞赏技术经验的进步,也有机会去学习掌握新技术。

粤港澳湾区增速最快的十大职位和十大技能

4、团队协作。

政府的信息中心常常是通过信息化项目获得成就感的,或者说信息中心主任是通过信息化项目扩展本组织的影响力从而成就自己的。过去,信息中心的项目多数是解决组织内的效率问题,基本上是在满足组织内的需求,现在因为政府间的跨部门协作越来越多,数据的流转和数据化决策越来越是政府工作的常态,信息中心肩负着组织的使命也越来越重。这些“对外影响力”的项目不可能通过信息中心自己那稀少的人力资源完成,和企业、高校、个人专家的合作势必是常态。这时候,更要求信息中心主任深度参与项目的设计、开发和质量把控,在这一点上,也更需要信息中心主任像一个企业的技术副总裁一样将一个临时团队组织起来。心态上要摒弃甲乙方的买卖关系,反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伙伴关系。 团队成员的有机配合背后运转的核心机制并不是付款收款的经济模型,而是共同愿景引领、互相鼓励支撑的人文关系。



总结:前文都是一些官样文字,我更想用白话做个总结。从对美国政府的科技官员定位来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主管更应该是信息技术工程的组织者,中国是大政府,比美国更需要这类人才,信息中心的主任正是上佳的人选。我相信国家呼唤,像极海这样服务于政府信息化的创业公司也一样的期待,越来越多新一代的信息中心主任们,能清晰的判断未来科技方向,是个爱培养人才、能培养人才的大胸怀领导,刻意磨砺自己的沟通之术和项目组织的工程化本领,将外部合作单位整合成一个团队,带领大家一起开创一段科技改变命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