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渲染"技术实现空间规划专题图快速发布

Jul 06, 2019
1. 制图是一件“专业”的事儿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工作的理念正在从以工业化为主导转变为以数字化为主导。相关指导意见指出,规划编制工作要转变思维,要更多利用新数据、新技术、新理念,推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转型。这就要求规划编制人员具备更强的数据素养,掌握更高效的数字化工具。规划专题图的制作和发布,对规划成果的表达、沉淀和传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制做专题图是一件很“专业”的事儿,以至于在很多规划院都有专门的“GIS专员”配合规划编制人员制作专题图。

制作专题图之所以变得“专业”,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规划编制人员不能便捷的获取到需要的数据,不清楚有什么数据可以使用;二是需要安装专业制图工具,操作专业格式的文件或者数据库,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或者训练才能掌握;三是已有规划成果没有很好的共享,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难以发挥借鉴价值。最终只有能够接触到数据和已有规划成果,并且有制图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完成制作专题图的工作。资源不共享以及缺少简单易用的制图工具,导致数据价值在规划编制工作中难以最大化利用。

2. 人人都能成为制图达人

极海针对空间规划编制研发的【空间规划辅助编制平台】建立了一套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计算、专题图制作及发布为一体的平台产品。一方面通过数据管理与共享,把已有数据资源在单位范围内共享,让规划编制人员了解有哪些数据可用,哪些数据可以和自己的数据相结合,最大化发挥多维数据的优势;另一方面提供简单易用的制图工具,不必安装专业制图软件,不必接触专业的文件格式和数据库,制作好的专题图能分享给相关人员,可大大提升制图、讨论、修改、发布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快速制作和发布专题图,得益于新一代制图技术的发展。在上一篇文章《基于“微服务+容器化”实现空间规划应用平台快速搭建》中,介绍了极海云的云原生架构,基于“动态渲染”技术的可视化引擎,就是这个云原生架构中的一个微服务。规划编制人员通过浏览器端的轻量级制图工具制作专题图,向云端可视化引擎发出指令,可视化引擎即时响应,按照指定的数据和制图样式动态渲染出图。云端“动态渲染”技术加上轻量级制图工具,大大降低了制作专题图的门槛,让规划编制人员人人都能成为制图达人。

3. 云端动态渲染技术解析

所谓“动态渲染”,是指根据客户端指定的数据和可视化参数,即时生成地图瓦片并返回给客户端显示。“动态渲染”技术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对数据做预处理,完全根据客户端请求,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实时切片、实时渲染。为了达到渲染效率最优,在“动态渲染”过程中,会对瓦片中的数据做化简,一来减少系统I/O,二来提升渲染效率;另外,生成的地图瓦片通过缓存服务器进行缓存,避免对相同数据相同可视化方案的重复渲染。云端“动态渲染”能力,加上极海地图SDK的H5前端渲染能力,即可实现丰富的可视化效果。

“动态渲染”的瓦片支持多种形式,来满足不同的可视化需求场景。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静态瓦片,可满足规划专题图中的大部分场景,比如土地利用;第二种是支持时间维度的动态瓦片,可满足根据时间动态可视化的场景,比如客流分布(如下图左);第三种是为提升瓦片地图交互体验,可在客户端即时响应鼠标操作的UTF-Grid瓦片(如下图右)。基于“动态渲染”技术极海开发了可视化引擎,作为微服务部署在极海云环境,可根据访问频率任意调整实例数量,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规模的用户请求。

4. 把专题图沉淀成资源池

空间规划辅助编制平台快速制图,基于云端计算能力和“动态渲染”技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海量数据专题制图和可视化表达,为规划编制人员提供轻量级专题图制作解决方案。规划编制人员人人都成为制图达人,“GIS专员”的职能也要相应调整,从制图到资源管理。一方面,从针对具体规划需求找数据,转变为管理整个单位的数据资源,把数据分门别类并共享,让规划编制人员能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另一方面,从重复性的制图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变为规划专题成果的管理员,把专题成果沉淀成资源池,为规划编制人员以及未来的规划项目提供参考和依据。

Comments

Not using Html Comment Box  yet?

No one has commented yet. Be the first!

rss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