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同志重掌政权,多久能吞并格陵兰?

Jan 23, 2025

请你猜猜,从格陵兰岛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聚集地努克),飞到哥本哈根和华盛顿,距离上到哪儿更近一点?
根据计算,努克(Nuuk)离哥本哈根(Copenhagen)和华盛顿(Washington)的距离如下:

  • 努克到哥本哈根的距离:约 3542公里(约 2201英里
  • 努克到华盛顿的距离:约 3268公里(约 2029英里)。
image.png


答案是:努克离华盛顿更近。

image.png

自公元982年挪威探险家埃里克·红发(姑且这么翻译吧Erik the Red)航抵格陵兰以来,这片广袤且冰封的岛屿就注定在历史坐标上扮演不寻常的角色。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格陵兰或许有些陌生,尤其在历史与地缘政治层面,了解并不深入。然而正如昔日英国殖民者在亚洲透过“麦克马洪线”营造缓冲区、防范沙俄般,格陵兰在当今大国博弈中,也拥有类似的“桥头堡”属性——只不过这一次,想“划线”的是美国。而且那些被认为肮脏残忍的殖民文化,差不多已经死去100年了,居然在人工智能即将全面颠覆人类智慧的今天,还有”买“(抢)人家土地的事儿发生。

image.png
不能认为格陵兰是个不毛之地,即便是现代机场在岛上还是颇有数量的

北极门户与冰封之地

格陵兰地处北美洲东北部,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却仅有约5.6万人口,且大部分居民集中于西南沿海。这里冰盖广袤、雪山纷繁,平均冰层厚度可达上千米,严寒与极夜并存。令人惊叹的是,随着全球变暖,这片坚冰正逐步逼近融化边缘:科学家警告,一旦格陵兰冰盖大幅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到7米,足以重绘沿海国的版图。

在学习地理信息的基础课程——投影和坐标系统的时候,一定会拿格陵兰岛作为实例来讲述墨卡托投影的面积变形。我们在网上常见的地图,恰恰就是谷歌创造Web 墨卡托投影(把地球模拟为球体而非椭球体)。格陵兰岛显得巨大无比。不过确实也不小,216万,拿到中国土地上做对比,差不多整个华北、华东、华南都要抵上了。如果美国真的侵吞,中国国土面积全球排名非常确定的要降一级。

image.png
2025-01-20_10-33-02 (1).gif

虽然属于苦寒之地,对国际政治而言,格陵兰绝非只是一块“冷冻的冰原”。它扼守北极航道,是任何想在北极发展航运和军事的国家都无法忽视的关键节点。其价值甚至超过以往英国在西藏设下“缓冲区”的种种考量。用通俗的话来说,谁掌控了格陵兰,谁就等于在北极博弈中多了一张王牌。再加上格陵兰拥有稀土、铀等关键矿产,对全球大国都具备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买岛”传闻背后的政治符号

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直言不讳,希望从丹麦手中“买下格陵兰”,惊得全球媒体瞠目结舌。四年后,当特朗普在2025年重提这一议题时,外界再度陷入轩然大波——这究竟是他一贯张扬作风下的随口戏言,还是美国故意放出的一个试探性气球?

要知道,美国对格陵兰的兴趣并非始于特朗普。二战期间,美国就在格陵兰设立空军基地,将其视为北大西洋防御链条的重要棋子。冷战时代,美国更在图勒(Thule)修建了军事基地,用来监测苏联的活动。如今的北极地缘格局虽远不如往日美苏对峙般紧张,但亚洲、欧洲各国紧锣密鼓地筹备北极航运之际,美国依旧不愿在这块超级战略高地上落于人后。

丹麦与格陵兰:殖民与自治的历史纠葛

回顾格陵兰岛的历史沿革,不难发现它与丹麦王室的主权归属联系极其深厚,却又常年矛盾不断。早在1380年,格陵兰便随挪威进入丹麦-挪威联合王国;1814年,丹麦通过基尔条约正式接管格陵兰;1953年,格陵兰成为丹麦王国的“平等”一部分;1979年,格陵兰获得内部自治,但外交与国防事务仍掌控在丹麦手中。

这种主权与自治的关系,宛如国际法上的“麦克马洪线”纠葛,既牵涉本土政府的利益,也牵动大国博弈与地方百姓的期望。换言之,丹麦政府既想维持对格陵兰的政治纽带,也无法忽视后者与美国军事合作的既成事实。对于一些格陵兰自治政客而言,美国的军费与经济投资看似“唾手可得”,却又与本土文化认同与自治诉求相冲突。

独立?还是“并入”美国?

2025年初,格陵兰自治总理穆特·埃格德(Múte Egede)再次提及“独立”这一敏感话题,他对媒体表示,格陵兰人既不想成为丹麦人,也不想成为美国人。但这个说法却引发外界对“格陵兰可能加入美国”的遐想。美国若真能将格陵兰揽入怀中,必将如同十九世纪英国向西藏、巴基斯坦等地布下层层缓冲一般,极大拓展其洛克希德级的全球军事链条。与此同时,矿产开发、再生能源、北极航道等新商业机遇,也可能使美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率先抢得先机。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若类比到“麦克马洪线”时期的英国操作,一旦想要“划线”或“划界”,势必得悄悄挖掘大量地理与社会学信息,甚至或有间谍活动。而格陵兰人要不要“把自己卖”给美国?丹麦又舍不舍得松手?这一切都不只是金钱交易,更涉及格陵兰对自身文化、语言和民族未来的想象。正如西藏当地当年不愿沦为列强或地方势力的“随手交易品”,格陵兰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同样强烈。

国际法与主权博弈

从国际法角度看,格陵兰岛要想“脱丹入美”,必须经过格陵兰人的公投,丹麦议会的批准,以及美国国会的同意,看似路径可行,却充满变数。丹麦固然是北约成员国,美国似乎也与之关系融洽,但涉及国土割让,丹麦政府很可能会奉行“缓和”政策,就像当年各列强在亚洲划线时,往往要防范“俄国喝了伏特加就挥军南下”一样,谁都要提防局势的失控。

image.png

如果真到了格陵兰闹独立、美国积极染指的阶段,欧盟也不会袖手旁观。格陵兰本身资源价值惊人,各国都想利用这座北极门前的超级水电“礼包”。尤其在全球日益重视清洁能源的背景下,格陵兰的水电项目若能撬动相当规模的电力,并通过特高压输向北美或欧洲,将管辖权之争推向更复杂的层面。美国想一口吃下这颗“北极明珠”,未必轻而易举。

最新的消息显示,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在与特朗普的通话中尽管强调格陵兰不出售,丹麦也承认格陵兰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未来。弗雷德里克森提到,格陵兰的未来应由其居民自行决定,这一立场可能为未来的谈判留出空间。甚至大家都感觉到丹麦立场的软化。

炼就真本事,别被“唱独角戏”

回顾历史,英国最初的殖民策略从来不缺战争、阴谋或是围堵,而格陵兰在现代国际政治中所面临的压力丝毫不逊当年的亚洲边地。只不过现在世界更加互联,即便美国想效仿过往的殖民套路,也必须在多国博弈与国际媒体的审视下行事。各国都明白,谁要主导格陵兰,谁就站在冰川之巅拥有瞭望北极的优先权,但也势必要承担随之而来的外交阻力,乃至军事对抗风险。

更关键的是,格陵兰的居民与丹麦本土虽然联系紧密,但岛上年轻人中日益增长的独立呼声亦不可忽视。他们想摆脱对丹麦财政补贴的依赖,同时通过矿产开发和全球航运获取新生机。可“自立门户”从来不仅是内部的经济与文化议题,更要面对美国延伸势力与丹麦传统主权的双重压力。倘若他们走向公投独立,却又在现实利益面前被美国所吸纳,格陵兰无异于掉进另一个更大的“主权真空”,成为全球聚光灯下的棋子。

结语

格陵兰,世界第一大岛静卧于北极寒流中,看似荒凉孤立,却牵动多国权力的神经。它的故事像一块浮出水面的冰山,那些隐藏在水线以下的历史、地理与政治,都值得推敲。特朗普“买岛”之论,固然不乏炒作成分,但这并非毫无缘由的玩笑:北极航道、稀有矿产、军事基地,一切都让格陵兰成为大国眼中的必争之地。

历史告诉我们,每当某个区域资源丰沛、地缘位置关键,总会成为列强或新兴大国的必经之路。从麦克马洪当年划线时的密探与算计,到今天美国对格陵兰的虎视眈眈,背后都是“围猎战略价值”的同一道理。至于结果如何,既取决于格陵兰人自己的选择,也要看丹麦政府、美国国会、欧盟,以及国际社会对这片冰封土地的意志角力。我甚至认为,在此事件中,中国也会有相当分量的权重。地球在变暖,北极在解冻,人心的较量或许比寒冰消融更为激烈——这是格陵兰的当下,更是它的未来——冰与火踏歌而来。

王昊

用地图思考人生

评论正在加载...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