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龙卷风,难说再见

从6月23日晚上开始,对盐城龙卷风冰雹灾情的报道就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截至目前,死亡人数上升至98人,受伤人数已达800人。

这应该是江苏遭受的所有龙卷风袭击事件中最惨重的一次,然而这并不是先河。

江苏盐城,历来就是一个频繁遭受龙卷风的地区。统计资料显示,江苏地区为中国的龙卷风高发区,平均每年发生21.4次龙卷风。早在2005年4月20日,“黑风”袭击盐城,4天后一场伴随冰雹的龙卷风再次无情突袭,这次灾难共导致13人死亡,800余人受伤。而6·23盐城龙卷风袭击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次龙卷风的行径路线

点击查看原图

made by GeoHey 地图涂鸦。时间紧迫,临时描绘了这次龙卷风的路线图

为什么这次龙卷风损失如此严重?

2016年6月23日,黄淮地区处于副高西北边缘,温度高,湿度大,对流潜势好。500hPa高空有冷涡配合低槽东移南下,700hPa、850hPa中低层有低涡切变东移,地面有气旋,后部有冷空气。低层西南急流,中高层西北急流,存在强的风切变,在地面有强的风向风速辐合触发下,产生了龙卷。




从灾害系统的承灾机制(分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个层面)来看,江苏地区龙卷风发生较多且破坏力大的原因可以总结三个方面:

1、致灾因子角度,江苏水域众多,夏季地面温度高,对流强烈,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和迅速发展;

2、孕灾环境角度,江、海、河、湖周边及河网密集区为龙卷风多发地区,而水域附近的丘陵山区,风力更盛;

3、承灾体角度,江苏省国民经济发达,人口和建筑密度都非常大,龙卷风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大。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当时现场的一些情况也加重了此次的灾情。第一,就盐城地区而言,上一次出现同等破坏力的龙卷风还是1966年3月3日,不少民众之前从未经历过,并没有意识到此次是龙卷风,正如现场的不少群众称“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只是以为要下大雨了”,因而缺乏及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由于伴随着暴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尤其是巨大的冰雹,增加了当地民众在户外自救的困难。

真的难说再见?

在一些地质、气象或者生态脆弱的地区,做好预警、防灾和救援是人类对待灾难最正面也是最强大的反击。

事件发生前,江苏气象等在事前还是对所在区域进行了强对流天气预警,但可能未能估计到龙卷的产生。当天下午,微博“中国气象爱好者”根据雷达回波指出盐城北部可能出现龙卷,但并未得到有效的接应。

其实,对于龙卷风的预警是一个世界难题。

气象专家表明,龙卷风的时间尺度小,远小于目前气象台站和气象雷达的分辨率网格,属于次网格系统,发生突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并且影响的是局部地区,加之孕育龙卷风的天气条件常常与雷雨大风极为相似,区分的难度很大。就算在被称为“世界龙卷风之乡”的美国,技术最为先进,雷达网最为密集,也仅能做到10-20min的预警。

目前中国能够做出判断的只是对大区域的预警,但具体到哪个地方出现,判断起来是很困难的。 此外,由于每年发生数量较少,中国并没有针对龙卷风的预警,只是把龙卷风归入“强对流天气”之中进行预警。

最后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灾害的防御了。

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反省自身对于灾害、防灾和抗灾的认识,向灾害预警机制成熟完善的日本和美国学习。

1、躲进地下室是应对龙卷风最好的方式。美国龙卷风高发地区的城市和乡村都建设了地下室,因为所有地面建筑物都不安全;

2、在发布预警消息时,多种媒介同时运作,如电视播报、手机短信、广播、互联网等,即使是在偏远地区,也要保证公众第一时间收到相关灾害的信息。美国电视台还设有专门的气象服务频道,全天候24小时播放气象服务信息。

3、如果不幸在野外,一定要远离大树,广告牌,汽车等高大物体,向龙卷风运动的垂直方向逃跑,最好能找到低洼地躲避。

最后,为灾难中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愿人类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远离灾害。

欢迎从GeoHey获取地理和位置相关的数据、知识、服务

访问网站 http://geohey.com

联系我们 contact@geohey.com

长按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