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地图天天用,但工作用的地图你还得靠它

Jul 06, 2022

都说一图胜千言,这张图常常就是地图。即便不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你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们的大脑也自自然然的喜欢用地图来看万千世界。领导说一张蓝图干到底,平时我们老百姓想说点高大上的概念也用地图做类比,品牌地图,知识地图,心智地图,战略地图,决策地图。。。点状的信息凑在一起是支离破碎的,线状的信息贯穿先后就有了脉络感,而面状的信息组成了地图才算真正建立了体系。你从地图上看到了纵横捭阖,远近广狭,你的大脑中迸发了豁然开朗。

地图是有趣的,常常能给我们带来眼前一亮的惊喜,因为地图自带故事性,又能引发你的联想。手工制作下图的两位艺术家(Caitlin Levin 和 Henry Hargreaves)想用食物地图来表达全球各个地方文化的复杂性,而通过你吃的食物去探索新的地域通常是踏进那个文化最妙的入口处。先不评判两位老外的政治正确性与否(我猜当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幅地图的时候,心中的第一关注点肯定和国家主权无关),我们看到的是地图赋予某种奇异的内涵。

作者的中国印象是面条。中国确实是世界小麦产量和消费量第一大国,面食的确占领了很多省域,但更多(70%以上)的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稻谷)
我们的邻国,代表食物居然是各种海藻,我认为是因为艺术家们觉得用各类海鲜做素材实在是太难构图了(以上两图引自Henry Hargreaves的个人网站)

制作这种艺术性的地图,创意是其核心价值——如果不受工作要求的束缚,人人都可以随意绘制。我们在天马行空的幼时,不都画过各种古怪的地图吗?但要是回到工作场景,地图的制作、表达就有了规范,也更多的受到数据的局限。如果有丰富的数据,趁手的工具,现成的模板,大家也能绘制出故事性十足又有现实工作意义的地图。

下面这两张地图用到的数据素材是中国的乡镇、街道级的行政区划范围。如果我们粗浅的将命名为街道的行政单位看做中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方,那从国土面积的占比、仅仅用肉眼判断,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大大的空间。再设想如果还有更多的数据能包含在这些行政单元中(人口,社融,矿产,电力,通信,购物。。。),那可以制作出多少有意思的地图啊?

中国大陆地区以乡、镇、苏木和牧场林场命名的行政单位及其范围
中国大陆地区以街道为行政单位名称的地理位置及其范围

日常工作中,最容易制作的是散点地图。这种点状的地图图层主要就是将你关心的地理位置(你感兴趣的点,所以也叫做POI,point of interest)“钉”(Pin)在地图上。我们通常在高德、百度地图上所做的搜素操作,网站返回出来的结果就是这个样子。但这个操作,适合解决的问题是查找——最准确的将你关心的一个(或几个)地物定位,然后你再判断这个位置离你有多远多近,怎么到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高德百度地图叫做导航地图。

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大学”,可以把名字或地址中带有大学字样的地物找到

你在工作中,就不只是这样简单的使用地图的了,你是要把一大类地物灵活的在各种范围内进行统计,看它们在地域上的分布,当然第一步仍然是要将这些散点“钉”在地图上。如果你用导航地图做这个操作,第一步你就会难受,因为你会发现结果中除了真的是某大学,有可能是某某大学路,也可能是某某大学的小卖部,但是你只是要某所大学的一个位置,正门也好,学校的中心也行。而且你也只能在当前的地图范围内进行搜索,这个范围有多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

工作中碰到的数据资料,往往都具有业务属性,领导安排给你的工作也是主要研究这些属性。你缺乏的工具是将其与地理坐标和地图“关联”起来。我们最常见到二者的连接桥梁,就是地址了。地址是人类和机器都能读懂的有关位置的文字,但在地图上,那些红色小圆点可不是通过文字自然而然就粘上去的,每一个细尖之下都暗藏着一对数字,这对数字告诉机器:你应该把我这个圆点“钉”在地图的什么地方。百度地图的那对数字放在高德地图上就是“错误的”——你会觉得位置不对,怎么偏移了一些距离。因为对这对数字的赋值和解算,不同地图厂家有不同的方法。

我们模拟一个教育部的工作者,将全国的高校在地图上进行分类。Ta想要的工作地图是这样的,而不是上图。

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位置分布以及按各种属性进行分类,985/211/双一流随意在地图上进行过滤和组合
如果再叠加一下各省的人口统计数据,比如大学生的在校人数,各省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发现?上图中的各个数字,请来动手点击地图探索
家长比学生更关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当前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你会不会更关注国有单位的就业情况?那就看看各省国有单位的就业人数吧

极海的地图工具是为工作场景设计的,让用户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将自己的业务数据与地图关联起来。上个月,我们又专门为疾控工作者们制作了不需要任何门槛的轨迹地图工具。不同于我们在手机上操作高德地图,将我们个人的行程录成轨迹视频,疾控工作者们需要的是将流调的文本用简单的工具转化成地图上的位置点,再将位置点周边的情况和时间联动判断管控边界。借助极海的地图工具,只要将流调信息整理成表格,能描述病例活动的地址(地址越规范位置越准确),就可以自动生成轨迹地图。

一张标准的流调轨迹列表,扔到极海轨迹地图网站上,就可以变成能按照顺序播放的地图

在工作中制作出地图,并不是最终目标。地图是为了更好的沟通——参谋官需要对着地图向指挥官汇报战术方案和情报,指挥官需要对着地图与传令官确认行动方案。现代社会的治理,不仅需要疾控管理者与执行层能快速的达成信息和行动共识,也需要向社会层面发布必要的信息。这些过程无不需要基于地图的沟通,而实现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快速的共享。所有人绘制的所有地图,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共享,这也算作“应享尽享”吧。

一个二维码,或一串URL地址就能将你制作的地图分享出去,而且可以做到“随修改随更新”,及时与沟通者保持地图信息的同步

能将工作的地图分享出去仍然不是最终目标。在工作中的地图是为了能判断形势,识别模式,发现规律。通过分享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是扩展更多视角,启发更多智慧;在这个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地图促使大家搜寻丰富的信息,地图也可以承载深入的分析。极海除了为广大地图工作者免费提供在线的地图可视化工具,自身也是地理情报的采集者和挖掘者。极海地理情报监测系统包含了商业连锁品牌准高频更新的运营类数据,也包含航空器等超高频更新的轨迹类数据。在这类数据中,任何重复、交叉、突变的轨迹都有其研究价值。

从2020年1月份至今,美军侦察和监视类飞机的全球轨迹分布
在东欧,有固定的路线穿行乌克兰;在加里宁格勒(曾经是康德的故乡,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外海密集的监视
在东海紧贴着我国东海200公里经济区边缘飞行
在中国南海,轨迹不算稠密

能在工作地图上分析挖掘,仍然不是最终目标。工作中的最终目标是行动的更高质、更高效也更轻松。那个理想的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是在行动之前已经盘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制定出了所有可能的方案,并判断出哪种方案最优,哪种次优,发生了意外的情况该如何行止。之所以我说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原因是只要涉及到人的参与,就会受到情绪的干扰;人不是机器,不会有绝对的原则和程序,突发的不定因素会产生无数的偏差。极海的目标是让机器能发言,能提供意见。我们要理解、接受并拥抱人的意识的不确定性,但极海要让决策者永远都有一个没有情绪的助手。

疫情在第三个年头,本以为就该烟消云散了,居然给全球曾经作业做的最棒的好学生中国出了一道难题。既要坚持动态清零,又要保障经济的上行趋势运转,这种高难度的宏观策略太考验高层决策者了。我们极海小伙伴还是想踏踏实实的、与基层的广大疾控工作者一道,力争将“精准”这个词朝着精准定义的方向使劲。都大数据的时代了,一张简单的工作地图都不能帮助奔波在一线的疾控同仁们快速的制作出来,作为地理大数据的创业者,我觉得过意不去。

工作用的地图,请来找我们,咱们就先从轨迹地图开始吧。

王昊

用地图思考人生

评论正在加载...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分享